算算咱們的今年CPI賬:
CPI創29個月新低 我們為何笑不起來? CPI創29個月新低,我們為何笑不起來?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近日如此疑問。
最近,國家和地方相繼公布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,其中6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2.2%,創近29個月來漲幅最低。消費價格水平回落并創新低,對老百姓來說應該是高興的,然而,有不少網友稱“生活成本壓力沒有感受到兩年半來最低”。
昨日,成都晚報記者進行一番計算后發現,盡管目前成都市場物價漲幅也回落,但是居民消費水平并未下降,與5年前相比,成都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了兩成多也就是說,現在一張百元大鈔的購買力只相當于2006年的80元。
A 一本誤區賬 CPI創新低 為何生活成本比去年還高? 市民劉先生的開支賬單:
2012年伙食費 3000元/月
2011年伙食費 2500元/月
“話說物價創近29個月新低,為何我的生活成本還是那么高,每個月消費支出比去年都還高。”近日,網友對CPI數據評議非常激烈,大家幾乎一致認為目前消費價格仍然較高,生活成本一年比一年高。
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似乎也看到了居民的抱怨,他在主持《新聞1+1》節目中稱:“按理說大家看到這樣一個數字的時候應該都非常開心,因為物價漲得不是那么快了,蒜、豆等等一些東西不值得跟我們較勁了,但是你仔細看,周圍人群當中的笑模樣很少。”
市民記賬: 發現伙食費上漲 昨日,從2010年開始,成都市民劉先生就有逐步記錄家庭收入和開支的習慣。今年各種基本生活開支加起來,他們夫妻每個月要花至少6000多元,其中伙食費是大頭,每月要花3000多元。
“去年每月伙食費只需2500元左右,之所以伙食費開支上漲,是因為餐館菜單漲價,農貿市場的蔬菜、水果、米面油等漲價。”劉先生甚至對公布的CPI數據有了疑問:消費價格創新低,為何生活成本沒有減少?
統計專家: 漲幅回落不是下降 物價回落了,為什么市民笑不起來? “漲幅回落和下降是兩個不同概念。”昨日,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有關專家表示,將兩者概念混淆,可能是造成居民“錯覺”的原因。他稱,受食品類價格回落、去年翹尾因素減弱的影響,居民消費價格(CPI)漲幅回落,但是從調查數據看,消費價格仍然是上漲,而不是下降,也就是說,總體上今年的消費價格仍然高于去年同期。
B 一本對比賬 一張百元大鈔 現在只抵5年前的80元 據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公布的數據,上半年成都CPI累計上漲3.4%,與上年同期相比回落3.5個百分點。其中,6月CPI同比上漲3.4%,漲幅較5月回落0.4個百分點。
查查近5年CPI
那么,最近幾年,CPI對成都人的生活消費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?昨日,成都晚報記者從成都市統計局的統計公報中查閱到最近5年里的CPI數據,發現除了2009年成都CPI僅上漲0.3%外,2007年至今,成都CPI的同比漲幅均未低于3%,其中納入CPI調查的八大類消費價格中,食品類價格漲幅最大。
算算購買力變化
假設2006年的價格定基數為“100”。記者連乘成都每年的CPI漲幅,到2011年為“123.54”。也就是說,去年的消費價格比2006年上漲了23.54%。即:2006年成都市民100元的消費,到去年的同等消費,成都市民得掏123.54元為消費埋單。相應的,用“100”除以“1.2354”就可以算出百元大鈔的購買力變化,得出的結果是“80.95”。也就是說,現在一張百元大鈔,其購買力只相當于2006年的80.95元。
食品類消費購買力下降
同理,也可以算出食品類消費中的鈔票購買力。最近5年里,成都的食品類價格上漲較快,以2006年的定基數為“100”,連乘最近幾年的食品類價格漲幅后,得到的結果為“156.75”,即2006年食品消費每100元,到去年得掏156.75元。在食品類消費中,一張百元大鈔的購買力,只相當于2006年的63.8元,購買力下降近四成。
實際上,今年以來,成都市CPI仍然呈上漲態勢。由于沒有CPI年度數據,暫無法計算出購買
C 一本收入賬 5年間物價上漲兩成多 收入實際增長九千 成都晚報記者注意到,最近5年里,成都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較大幅度上漲。2006年,成都市民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789元,去年達到23932元,5年間增長了11143元。去年成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06年增長87.13%。
但是,收入增長同時,消費價格也在上漲。那么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部分的實際購買力是多少?我們用最近5年間的收入增長額除以物價漲幅“1.2354”,就可以算出收入增長部分的實際購買力,即:11143/1.2354=9019.75(元)。也就是說,從實際購買力來看,成都居民5年間的收入實際只增加了9019.75元。
“看似居民收入5年間實際增長大約七成,但是也得看到另一方面。”成都一家銀行的理財專家吳小姐認為,隨著人民消費結構在不斷提升,消費水平不斷提高,居民的消費支出也有較大幅度增長;另外房價目前并未納入CPI調查;此外,每戶家庭的情況不一樣,也會造成具體到每一個的生活壓力感受不一樣;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給普通市民的影響是蠻大的,所以市民感受到的生活壓力在不斷增大。
算到此,大家或許已明白了,為何生活壓力一年比一年大了吧。
延伸閱讀 CPI是不是越低越好? 價廉物美,這是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所希望的。事實上物價下降,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確實有好處,那么是不是物價越低越好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從長遠的經濟發展來看,物價的持續下降不僅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,更重要的是使債務人受損,影響生產和投資,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。另一方面,會使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,繼而減少生產或停產,增加失業,減少居民收入,加劇總需求不足,出現惡性循環。所以說,CPI并不是越低越好。
推薦閱讀 6月物價上漲2.2% 創29個月新低 微觀財經:CPI上漲2.2%也是通貨膨脹! 舉個例子:一棵蘋果樹,昨天高0.8米,今天高0.9米,如果拿去和一棵昨天同樣高0.8米,但今天卻已經高達1.5米的桉樹比的話,它是沒有長高,相對來說沒有長高。實際上,從相對意義來說,它不但沒有長高,還變得更矮了呢。
貨幣問題同樣如此,物品數量是在增加,但我們不應該用這個來否定貨幣實際數量的膨脹。有就有,沒有就沒有。貨幣數量到底有沒有膨脹,應該——至少可以——從貨幣的實際數量有沒有增加的角度判斷和理解。[
詳細]
第三方:管住權力,才能穩住物價 中國老百姓心中都有清官情節,以為"青天大老爺"一出,祭出狗頭鍘,拉幾個投機倒把的奸商砍了就能壓低物價,殊不知,這樣不但于事無補,反而是親者痛仇者快。本來物價飛漲就是"青天大老爺"們造成的,要想保證物價穩定,就得管住"青天大老爺們",保證央行的獨立性,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,放松行政管制。[
詳細]
宏觀經濟: 專題:聚焦中國經濟放緩 軟著陸還是硬著陸 如果不考慮2008年年底"4萬億"投資帶來的異常增長,中國GDP增長率從2007年第二季度近15%的歷史高點到2012年第二季度7.6%的低點,已經整體回落了5年,長達20個季度。這一回落正在逼近中國經濟的減速紀錄中國經濟在1992年第四季度GDP增長達到16.9%后,經歷了史上最長的減速周期28個季度。[
詳細]
華爾街日報:中國將把世界經濟拖入衰退? 華爾街日報:中國經濟減速 工資水平不降反升 路透:中國為提振經濟增長勉強吞下難咽之藥 文章透露,2008年啟動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,在2009-10年展開落實后,據信銀行在政府直接投資規劃項目上已經承受了巨大的未披露損失。這也使得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增至10.7萬億元人民幣,分析師預期其中可能有2-3萬億元變成壞賬。文章援引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官員的話表示,政府方面正放寬對特別融資項目的管控。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稱,經過兩年的信貸緊縮后,地方政府缺錢上項目。[
詳細]
網友自述:做了18年民營企業 今年撐不下去了來源:
新華網 作者:楊富